Tuesday, January 31, 2012

老師,教育家


這個世界的老師太多了,我們從小到大,無數的人教導我們。冠上了老師就好像是能傳道授業解惑的人,令人尊敬。那些幫我們真的學到東西的人,事不也是一樣嗎?何況,念書時候是被指定的老師帶領,後來的學習可以是自己追尋,也有大部份的是偶然在工作上碰到的同事,主管。身邊的朋友是一個互相影響的群體,緣分中註定的坐到你位置旁的同學,大多是會成為非常好的師友。尤其是在年輕容易被塑造的年紀。

爲什麽會被人教導呢?人不學,不知義,是古代的說法。學,是一個基本的能力,至少讓人有生存的基本技能。然後有淺有深,有高有低。還有是各項要學的項目是琳琅滿目。許多是自己摸索而成的東西,如走路,說話,溝通。如果把人隔離,不被飢寒奪命後的他們還是自然會些東西,沒人做過這種實驗,可是以前有些被動物養大的人就顯示這種道理,看到不同環境長大的人也是如此。鄉下長大的是缺少知道奇巧工具的知識,他們知道的農務也不是都市人所知道的。難易有別,當然是那些摩登的技巧獲利大些。

回到我們接觸的老師吧。如果老師是名人,有好大的成就名聲,當然弟子們的趨之若鶩。必然的他們讓人學習的一定很多。我們回想時大多數是感恩,覺得是被開拓了視野,讓自己脫胎換骨。也有如我這種冥頑不靈的弟子,憑心而論,好似是沒有那麼多受益。原因是很多啦。我以為自己無法配合是主因,另一面就是懷疑老師是提供學生各種機會還是只把他的理論和專精教給那些他心目中的傳人?所以在學校的時候,有人學到,有人沒有,然後在社會的歷練及別的機會中學到。任何學問的大結構都是類似,然後每個科目再有特殊的技巧。尤其是設計領域裏面,太多的黑盒子,太多的只可會意,難以言傳!如何能夠有一套方法,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的大學老師漢寶德先生的教法就讓他的嫡傳弟子自居的我們感受良多。我們這屆考進系裏時分數很高,還有好幾個第一志願的,所以大一的新生訓練他特別參加,啓蒙課環境概論是他教的,大二的設計,設計方法,建築史加上五年級的設計還有一些都忘了的科目,最戲劇的是他有一晚騎腳踏車來舊系館看我們趕圖,回去時在音樂系館那的轉彎斜坡摔倒,腿都折了。所以和他關係不可謂不深,尤其是畢業設計的“煎熬”!

他的學問淵博,講課是沒話說的好。每次都讓我們思想開拓,----哦,還有這種看法啊,怎麼從來沒有想過?。。。那堂環境概論,他帶著我們漫步校園內,要我們設想不同的牆壁材質,可能的效果。無奈咱們慧根不高,雖然都驚豔於他談的東西,可是吸收不多。加上好些設計課程都玄之又玄,好些人都有嚴重的失落感!好像集體的爆發兩次,一次是針對資深老師老胡,他教我們社區設計,一天到晚要我們算樓地板指數啦,密度啦,我們一點不知道設計的精義。有次開個會要求他延期交圖。會上,大家慷慨陳詞,許多進來分數高的也摸不著如何學習,如何進步的竅訣。

第二次是畢業設計,大家趕不完,再次要求延期,結果延到畢業典禮後面,使許多人重要的成就里程碑--參加畢業典禮沒有辦法參加!而且還要當掉一些同學,使得大家抗議,結果只有一位僑生再重修。那是他和一位外國回來的老彭帶的課目。那時他運用合理的設計原則,要求我們訂目標Goal,標的Objectives, 策略Strategies,然後用三度空間把問題解決!所以我們一天到晚談的都是如何殺狗!

畢業當完兵要找事的時候,才發覺我求職條件差很多。本來不想出國的我也走上了“鍍金"路!同時也一直想老漢的教法,為何對我不管用?我是一個一般科目都還可以的學生,在校的五年可是咱許多挫折的開始,大一我們沒上成功嶺的寒訓,特別跑去他家請教有沒有什麽書可以苦讀下,增進些設計能力!他支支吾吾的什麽也沒說,只說很難啊,如果不適應就轉系啦的話!偏偏碰到我這個坳的人,你不看好我?我偏要念!結果大二時設計漢先生家的工作坊加建,咱許多觀念----那樣做沒關係,。。。不符合要挑剔的設計師精神,隨和的人是難以要求高到別人煩心地步,那是設計重要的習慣!這時又被漢先生指導了下,教我要建立更嚴苛的標準來設計。他也提了些看法,認為這種習慣很難改的,咱們的信心大受打擊,真的直到現在,這30多年還是沒有改變我無所謂的個性!

年事日長,我也教過書了,檢討漢先生的教法,是覺得還不錯,那套解決問題的邏輯很受用。只是有一個問題就是他的鼓勵少,我們這些依賴性高的就不知不覺的信心大減,不知所措。聯考下來的學生需要的不光是老師學識上的卓見,建立信心更重要。也許他是一個很冷靜的人,覺得個人有個人的機緣,沒法拉著你的手走。

前幾年,他退休後到洛杉磯看看咱們這的紅衛兵建築,有幸帶他走走,也在家裡召集我們建築系的和他聚餐。 我特別的安排大家說說這3,40年畢業後的簡單經歷,結果來的快20人中沒有幾個在做建築師!漢老師還是機智的很,知道咱們有意無意的問他這種教育算是他意料中的嗎?成功的嗎?他回答還真是直---本來他就知道咱們大半人不會做這一行,他是一直想找到很精英的學生!這也是我和他不同想法的地方,建築範圍廣泛,教學其實應該讓學生有發揮他們不同才能的地方。局限於創意設計的話,就應該用許多性向測驗啦,不同的鼓勵啦,讓有這些天分的更接觸,讓別的能力強的能有別的發展!

我們那一代,服從權威,眼界窄小,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麽。經過聯考,考了我們的記憶,部份理解力,別的就還沒有被訓練。所以,設計上是有許多不足。漢先生的那觀點方法是太前進了些。如果是今天,可能來學的人就比較容易吸收接受,而且發揚光大!我們雖然沒有能完全吸收,也拜那個時代克勤克檢的習慣,我們都渡過那些彷徨的時期,如今,討論討論這些,也許對從事教育的有一點幫助,也對一位學長非常的敬仰漢老師的記錄一點另外想法。其實,不管怎樣,我們還是有一日為師,終身為長的傳統,況且,畢竟他還是很有學問風度的老師啊!